全球化住宿业所面临的挑战(中国住宿市场规模)

723 2024-06-24 23:55:59

在酒店的世界、华住的世界里,酒店掌门人季奇再次“亮剑”,志在引领中国服务品牌新升级。2020年底,华住世界大会最后一站在集团大本营上海举行。虽然这次的亮点依旧,但回顾两个多月的四次“巡演”,创始人季奇依然流露出疲态。

“看来我不适合当老师”!面对世界,季奇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;面对花竹,季奇表现出了坚忍不拔的意志力。这位曾三次带领企业进军美国资本市场的创业教父,通过多年在旅游住宿行业的观察和深入实践,逐渐带领华住走向美好生活的希望。“欢迎大家共同创新、突破,为住宿行业注入更加美好的未来。”这是季奇的理想,也是行业的方向。

全球化住宿业所面临的挑战(中国住宿市场规模)

线下王者能否称霸?

谈旅游住宿业,就不能不谈房地产配套和县市的“面子”。改革开放前二十年,星级酒店模式展现了旅游服务的魅力;21世纪前十年,连锁酒店带动住宿消费大众化。如今,面对千禧一代的个性化需求,百花齐放的品牌时代开始推动旅游住宿行业的又一次升级。

以中值研究院监测的品牌库为例,从早期的高端/经济型延伸到中档、非标等八个品牌类型,从标准商务、度假延伸到生活方式、文化、社交、休闲等领域。其他主题。酒店产品的展示越来越多样化。即使在深层次的区域发展中,也存在连锁集团与本土巨头之间的PK战,以满足更多消费者的需求。“血洗”的背后是中国领先的旅游住宿品牌数量已突破1000家,环比飙升至20%的事实。

显然,中国旅游住宿的整体品牌影响力还很小。以全季酒店为例,该酒店仅有1000多家门店。与拥有1万多家门店的肯德基相比,仍有十倍的增长空间。从理论上讲,有肯德基的县市就有容纳品牌酒店的基础。一个是吃饭的,一个是住宿的。他们共同努力促进消费。

“为什么马云比我更有名?你看零售业的规模,是旅游住宿业的六十倍。”季奇坦言,在7000亿元的旅游住宿市场中耕耘,不在于竞争对手能跑多远,而在于能否创造差异化的客户价值。与淘宝、微信等线上渠道不同,华住希望通过汉庭/嗨友/你好等产品占领41%的经济型酒店市场和46%的经济型酒店市场,完成全国覆盖。

线下王者的布局,一方面是抢夺物业,另一方面是增值物业。如今,酒店不是最好的投资,但绝对是不错的投资。凭借稳定的现金流和高额的品牌管理溢价,他们能够在长短期内跑赢市场。

自下而上的创新可能吗?

我国旅游住宿市场已从增量阶段转向存量阶段,这一点在一二线城市尤为明显。大量城市土地的更新升级、大量物业租金的上涨、劳动力成本的不断增加,给老牌单体酒店带来了不小的压力。与此同时,无法抵御不可预测风险的单体酒店失去了最后一根救命稻草。

携程数据显示,2020年前9个月,中国有16万家住宿门店关闭,10月份重新开业9万家。除了部分疫情服务店和常规改造升级店外,7万家酒店仍处于是否继续经营、寻找接班人的困境。上半年北京、上海部分国际品牌高端酒店的退出,就是最直接的市场反馈。因此,有人认为,高端酒店市场迎来了千载难逢的洗牌。

在此浪潮下,品牌酒店下半年将迎来“牛市”。如家宣布原定开店目标不变,锦江推出原创品牌,东城举办全国巡展招商品鉴会。且不说华住的热闹,市值的增长最能体现。

在中高端市场,华住尝试差异化创新,如对现有物业的小规模改造、有限区域的极致产品和精选服务等,在集中采购方面赢得投资者的关注。供应链、投资性价比等,尤其是处于生死边缘的独立高端酒店。

一方面,我们向雅高学习,改造德国;另一方面,坚定推出惜月、花间堂等高端产品。华住正在全力攻克中高端市场,实现世界第一酒店的梦想。

当然,与拥有百余年历史的万豪、希尔顿相比,华住旗下品牌在价值传递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。未来的创新之路还很遥远,就看目前中国的消费群体是否愿意为此买单。

华为手机“卖疯”的现象在五年前是不可想象的。但随着国民整体素质的提高和民族自信心的增强,这种情况不断出现。我们有理由相信,在任何行业,中国品牌都可能“卖疯了”。我们比“外国人”更了解中国!

消费曲线会引领酒店未来吗?

无论是《阿凡达》的科幻电影世界,还是马斯克的火星移民计划,都在想象着科技的力量给这个时代带来的精彩。从行业角度看,酒店营销工具直通融资5000万美元、华住宣布未来三年所有门店将实行“刷脸入住”,这些都在为酒店注入场景化革命和技术先进的营销技巧。这个时代。

无论是房地产时代的“混凝土结构”,还是消费复制时代的“钢铁时代”,酒店仅满足房地产开发和商旅基本住宿的需求。如今,业主选择投资酒店时,需要“复合材料”来增强竞争力,而其特点就是足够轻。对于酒店来说,这些关键词就是会员体系、数字技术、全方位响应解决方案。看似神秘的科技手段,也可以落地到旅游住宿场景中。

机器人服务员成为可能,AI虚拟现实开始吸引客人,网吧升级为电竞酒店,电影酒店取代了影厅,蛋糕店转型为美食酒店。无论是产业技术的升级,还是服务能力的升级,都会带来住宿场景的不同呈现,最终导致消费者体验的内容不同。而这一切都是消费曲线造成的。

如今,住宿的本质不再是“好吃”、“好住”,“好玩”成为行业新驱动力。如果你仔细观察各大酒店集团的品牌视频,它们都会对生活中有趣的场景做出假设和超链接。

显然,中国的流动性红利还在,经济增长的红利还在持续,人口升级的红利还在得到支撑。在内循环大市场中,中国“智造”制造与中国服务业双极增长曲线的时代已经到来。

过去的已经过去了。面对当前疫情的恐慌期和经济的不确定性,享受酒店投资运营的红利或许是一个好的职业选择。当然,吃、住、娱、游、购,长久的美好生活还是需要更多的住宿品牌共同打造。

中国现代旅游住宿业发展了40年,中国品牌酒店沉淀了20年。拥有14亿人口的住宿需求市场,中美贸易战和前沿科技竞争并不可怕。从国家层面来说,打造“中国服务”名片势在必行;从行业的未来来看,每个中国品牌都应该发挥自己的作用。

只有百花齐放的市场,才能共同打造中国品牌强国梦。

上一篇: 引领行业发展下一句是啥(引领行业发展推动产业进步)
下一篇: 担当是什么意思(担当作为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)
相关文章
返回顶部小火箭